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指示修改後的內容:
Meta 近期啟動了一項名為 PARTNR 的研究計畫,這個計畫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看的卡通《傑森一家》。你還記得裡面的機器人管家 Rosie 嗎?PARTNR 的目標就是要探索人與機器人在家庭環境中協作的可能性,像是協助我們處理清潔、烹飪、收取外賣等等的家務。雖然「家務自動化」這個概念已經存在超過 60 年,但目前真正普及的好像只有掃地機器人。
為什麼呢?其實家用機器人還面臨不少挑戰,像是價格太高、可靠性不足、功能有限等等。Meta 認為,要讓更多機器人走進家庭,關鍵在於改善人機協作。PARTNR 計畫將建立一個包含 10 萬個任務的基準,並且釋出一個包含人類示範的資料集,用來訓練具體化的 AI 模型。Meta 強調,模擬在機器人部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可以在短時間內測試現實世界中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完成的任務。PARTNR 模型甚至已經在 Boston Dynamics 的 Spot 機器人上進行測試了!此外,Meta 還開發了一種混合實境介面,讓我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機器人的決策過程。
說到實際應用,Labrador Systems 開發的自動化服務推車是個不錯的例子。它展示了科技如何幫助長者獨立生活。這種「高齡科技」其實潛力很大,但要真正被大眾接受,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當然,很多人更期待人形機器人的出現。不少公司都認為,人形機器人最終可以協助我們處理各種家務。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價格還是太高,可靠性也還需要大幅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製造商優先考慮滿足企業需求的原因。但隨著 AI 技術不斷進步,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或許有一天,人形機器人真的能在工廠和家庭中執行各種任務。而實現這個願景的關鍵,就在於人機協作方面的重大突破。Meta 希望透過 PARTNR 計畫,加速實現這個目標。
不過,在我們期待這些便利的同時,人機協作也帶來了一些倫理和社會問題,像是:
* **隱私問題:** 家用機器人收集的數據可能包含敏感的個人資訊,這要如何保護?
* **就業問題:** 家務自動化會不會導致相關行業的失業?
* **社會隔離:** 我們會不會因為太過依賴機器人,反而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思考和解決。Meta 希望將機器人重新定義為「夥伴」,而不僅僅是「代理人」,這或許能幫助我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也能兼顧到倫理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