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 領域的先驅人物 Fei-Fei Li 對於 AI 政策制定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她強調,AI 政策的制定應立足於現實的科學基礎,而非對科幻情節的過度想像。同時,政策應保持務實的態度,鼓勵創新,並為整個 AI 生態系統賦能。我認為,這些原則為 AI 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的參考框架,有助於確保政策能夠有效應對實際挑戰,同時促進 AI 技術的健康發展。

## 三大核心原則解讀

Fei-Fei Li 提出的第一個原則是「基於科學,而非科幻」。她認為,政策制定者應將注意力集中於 AI 當前的實際能力,而非被過於理想化或災難性的未來情景所干擾。她特別指出,決策者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聊天機器人和協同程式並非具備意圖、自由意志或意識的智慧形式。

我認為,這種觀點至關重要。過度關注虛構情節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監管,反而阻礙了 AI 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應用。舉例來說,如果政策制定者過度擔心 AI 會像電影情節一樣叛變,就可能會限制 AI 在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而這些領域實際上可以從 AI 技術中受益匪淺。

第二個原則是「務實而非意識形態」。Fei-Fei Li 強調,政策應在最大程度地減少意外後果的同時,激勵創新。這意味著政策制定者需要權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並避免採取過於僵化的方法。

一個務實的例子是,在制定數據隱私法規時,要考慮到 AI 公司需要使用數據來訓練模型,同時也要保護個人隱私。過於嚴苛的數據限制可能會扼殺 AI 創新,而過於寬鬆的規定則可能損害個人權益。這其中的平衡,需要政策制定者仔細拿捏。

第三個原則是賦能「整個 AI 生態系統」,包括開源社群和學術界。Fei-Fei Li 認為,開放獲取 AI 模型和計算工具對於技術進步至關重要。限制獲取將會設置障礙並減緩創新,特別是對那些資源較少的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而言。

舉個例子,許多 AI 研究人員和學生依賴開源的 AI 模型和資料集進行研究和實驗。如果這些資源受到限制,將會嚴重影響學術研究的進展,並可能導致 AI 技術的發展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手中。這種情況顯然不利於 AI 領域的整體發展。

## 開放原始碼與 AI 發展

文章中提到的開放原始碼對於 AI 發展至關重要。開放原始碼促進了協作和知識共享,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 AI 技術的開發和改進中來。然而,開放原始碼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安全風險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

我認為,未來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更深入的討論:

* 如何平衡開放原始碼的優勢和潛在風險?

* 政府和企業應該如何支持開放原始碼 AI 專案的發展?

* 如何確保開放原始碼 AI 技術的安全性?

總體來說,Fei-Fei Li 的觀點為 AI 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即政策應該基於現實,務實且具有包容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 AI 技術的健康發展,並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人類。這也需要我們產業界、學術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8/ai-pioneer-fei-fei-li-says-ai-policy-must-be-based-on-science-not-science-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