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的人機互動新招:從 Pixar 檯燈 Luxo Jr. 身上找靈感?

Apple 近期在人機互動領域又有新動作,他們打造了一款靈感來自 Pixar 動畫短片《Luxo Jr.》的機器檯燈。這項研究的重點並非讓機器人變得更強大或更有效率,而是著重於讓機器人透過模仿生物的細微動作,來優化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體驗。簡單來說,Apple 認為機器人的「表達能力」——像是意圖、注意力和情感——對於建立更自然、更人性化的人機關係至關重要。

### 檯燈的「戲」:動作設計是關鍵

Apple 這項研究的核心在於強調「動作」在人機互動中的重要性。人類天生對動作非常敏感,即使是很細微的變化都能捕捉到。這也是為什麼 Apple 選擇檯燈作為研究對象。檯燈本身沒有任何擬人化的特徵,但透過精巧的設計,它就能夠表現出我們熟悉的行為模式。

舉例來說,當你問檯燈機器人今天天氣如何,它不只會告訴你答案,還會將燈罩(也就是它的「頭」)轉向窗外,模擬觀察窗外景色的動作。這種小小的動作,很容易觸發我們大腦中的「空想性錯覺」(pareidolia),讓我們覺得它好像真的在思考、在關心天氣一樣,進而更容易與它建立連結。科技記者 Brian Heater 甚至認為,這個檯燈機器人可以看作是 HomePod 或 Amazon Echo 等智慧音箱的進階版,用更生動的方式與使用者互動。

### 非人形設計 vs. 恐怖谷效應?

這項研究也讓人聯想到 Amazon 的 Astro 機器人。雖然兩者都旨在改善人機互動,但 Apple 似乎更傾向於「非人形」的設計。有傳言說 Apple 正在開發一款帶有 iPad 的機器手臂,而這次檯燈的設計理念,很可能也會應用在其中。這種設計方向與 Amazon Astro 擬人化的外型形成了鮮明對比。

Apple 選擇非人形設計,或許是為了避免掉入「恐怖谷效應」(uncanny valley)——當機器人過於逼真,但又不像真人時,反而會讓人感到不適甚至恐懼。非人形的設計,或許能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信任機器人。

### 從研究到產品:還有一段路要走

雖然 Apple 的消費者機器人部門還在研究階段,但這項研究無疑為未來的產品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當然,從研究到真正推出產品,中間還有很多變數,包括設計方向的轉變,甚至整個項目被取消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 Apple 能夠成功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產品中,例如智慧家庭中心,那麼他們將有機會在人機互動領域取得突破。想像一下,未來的智慧家庭中心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控制面板,而是一個能夠理解你的情緒、關心你的需求的「夥伴」,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 值得深思的幾個問題

* **非人形設計的優勢與挑戰:** Apple 選擇非人形機器人設計,是否真的能有效避免「恐怖谷效應」?這種設計在功能性和情感表達上,又會面臨哪些挑戰?

* **情感表達的邊界:** 機器人應該如何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過於誇張或不自然的情感表達,是否會適得其反,引起使用者的反感?

* **隱私與倫理考量:** 隨著機器人在家庭中的普及,我們該如何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機器人在收集和分析使用者數據時,又應該遵守哪些倫理規範?

### 前瞻:AI 時代的人機互動

Apple 的這項研究,不僅展示了其在人機互動領域的技術實力,也引發了我們對於未來機器人發展方向的思考。透過模仿生物的細微動作,讓機器人更具表達力,無疑是改善人機關係的重要途徑。

然而,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隱私、倫理等問題,確保機器人的發展能夠真正為人類帶來福祉。未來,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機器人將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重點是,我們要如何讓它們成為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夥伴」,而不是潛在的威脅?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討論的課題。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8/apples-new-research-robot-takes-a-page-from-pixars-play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