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篇文章報導了創作者經濟中演算法帶來的挑戰,我將會以更自然的口吻,更深入地探討這個話題。 --- 最近 Patreon 發布了一份「創作現狀」報告,裡頭點出了創作者們普遍的焦慮:在這個網路時代,要觸及到自己的粉絲,比五年前更難了。這背後,演算法扮演了關鍵角色。 社群平台像是 TikTok 確實讓創作者更容易累積人氣,但海量的內容也意味著,要抓住粉絲的注意力變得難上加難。報告中提到,即使是像 Kylie Jenner 這樣的名人,都難以在 Instagram 上讓所有粉絲看到自己的內容。這對那些還沒闖出名號的創作者來說,情況就更嚴峻了。 Patreon 的調查也顯示,粉絲們對於社群平台一窩蜂地轉向短影音和「為你推薦」的內容感到有些不滿。有 52% 的粉絲認為,長影音更有價值,也更願意為此付費。但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卻總是優先推送短影音,這讓創作者們很難把精心製作的長影音內容,好好地呈現給粉絲。 Patreon 的 CEO Jack Conte 在 2022 年 Instagram 大幅調整演算法時就曾公開表示,平台不該擁有決定內容要發送給誰的權力。創作者們花費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在這些平台上建立起社群,平台應該尊重創作者與粉絲之間的關係,而不是試圖取而代之。 面對演算法帶來的挑戰,創作者們開始轉變策略,不再只是追求追蹤人數、按讚數和觀看次數這些數字,而是更重視內容的品質,以及與粉絲之間更深入的連結。 報告中指出,高達 78% 的創作者認為,演算法影響了他們的創作內容,甚至有 56% 的創作者坦承,演算法讓他們不敢去探索自己真正熱情和感興趣的主題。Karen X. Cheng 在調查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演算法」衡量的,是人們「關注」什麼,而不是人們「想要」什麼。 社群媒體平台的不穩定性,也加劇了創作者的擔憂。TikTok 面臨的法律風險,Meta 對內容審核政策的改革,還有 X 平台上充斥的極端主義內容,都讓創作者們對當前的社群媒體環境感到灰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Patreon、Substack 和 OnlyFans 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內容平台(D2C)開始崛起。這些平台讓創作者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內容,並且實現盈利。不過,儘管 D2C 平台提供了更多自主權,創作者們仍然需要努力,才能與那些願意為他們的內容付費的粉絲建立起真正的連結。 總結來說,創作者經濟正面臨一個矛盾的局面:社群平台讓創作者更容易建立受眾,但演算法卻阻礙了創作者與粉絲之間的直接聯繫。 展望未來,創作者可能會更加重視建立自己的獨立平台和社群,以擺脫演算法的束縛。同時,D2C 平台也需要不斷發展,才能幫助創作者更好地與粉絲建立聯繫,並實現內容的變現。 以下幾個議題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 **演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 創作者需要了解演算法如何運作,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內容策略。社群平台不應該把演算法當成黑盒子,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公開演算法的運作機制,讓創作者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平台。 * **平台責任:** 社群平台應該對其演算法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負責,並採取措施保護創作者的權益。例如,平台可以建立更完善的申訴機制,讓創作者在權益受損時,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濟。 * **創作者的心理健康:** 面對演算法帶來的壓力,創作者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過度追求指標。創作者應該把重心放在創作優質內容,以及與粉絲建立真誠的關係上,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演算法。 創作者經濟的發展,需要社群平台、創作者和使用者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透明和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平台應該尊重創作者的勞動成果,創作者應該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使用者則應該支持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唯有如此,創作者經濟才能蓬勃發展,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9/for-you-feeds-are-not-for-creators-patreon-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