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通運輸科技領域真是熱鬧非凡,從電動飛行到電動車,再到共享汽車和自動駕駛,每個板塊都有值得關注的新聞。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快速掃描一下最近的重點動態。 首先,我們來看看電動飛行。相較於高調宣傳的競爭對手,Beta Technologies 創辦人兼 CEO Kyle Clark 領導下的 Beta 顯得格外務實。他們默默地累積飛行時數,一步一腳印。不過,電動飛行產業本身還面臨許多挑戰,像是技術瓶頸和法規限制等等。加上之前 Trump 政府解僱了 FAA 的員工,以及 Elon Musk 的 SpaceX 被選中協助建立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都為這個產業的未來增添了變數。 說到 Elon Musk,不得不提到 Tesla 在電動車領域的崛起。從一家小型新創公司到今天的科技巨頭,Tesla 的發展歷程堪稱傳奇。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並非所有公司都能順利生存。氫燃料電動卡車製造商 Nikola 就是一個例子,在經歷一連串的醜聞後,最終宣告破產。Nikola 創辦人 Trevor Milton 甚至因為誇大公司電動卡車技術而被判犯下證券和電匯欺詐罪,這也讓他們過去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行銷影片,現在看來格外諷刺。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誠信經營永遠是第一要務。 共享汽車市場最近也不平靜。舊金山新創公司 Getaround 在上市一年後,就宣布關閉在美國的業務,只專注於歐洲市場。更誇張的是,他們在做出關閉決定的五天後才通知車主和租客,而且保險也在同一天到期,這讓許多用戶措手不及。此外,Turo 也推遲了首次公開募股(IPO),這顯示了市場對共享汽車模式的信心似乎正在減弱。 現代汽車 (Hyundai) 採用 Tesla 的北美充電標準 (NACS) 接口,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使用上卻遇到了一些問題。《TechCrunch》的作者 Emme Hall 在試駕 2025 款現代 Ioniq 5 時發現,充電接口的位置與 Tesla 超級充電站的充電線不匹配,導致充電線無法連接。這意味著她需要等待其他 Tesla 車輛離開,或者使用車載導航尋找 CCS 充電站並使用轉接器。雖然有點不方便,但 2025 款 Ioniq 5 在技術升級和越野性能方面還是有不少亮點,像是新的 XRT 版本,配備了 1 英寸升高和 29 英寸的 Continental CrossContact ATR 輪胎,提高了在泥地和碎石路面上的性能。所以,即使充電方面還有進步空間,整體來說 Ioniq 5 仍然是一款值得期待的電動車。 其他值得關注的交通運輸領域動態還包括: * Aurora 正在進行一項「按市價」發行股票的協議,以籌集資金。 * 奧斯汀的團體共乘應用程式 Fetii 籌集了 735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Mark Cuban 也有參投。 * 本田和日產之間價值 600 億美元的合併案告吹,據說是雙方都太有自尊心了。 * 軍用無人艇製造商 Saronic 籌集了 6 億美元的資金,估值達到 40 億美元。 * Avride 的自動人行道送貨機器人現在正在澤西市為 Uber Eats 的顧客送貨。 * Waymo 看起來可能會推出會員計劃。 * Serve Robotics 已在邁阿密推出送貨機器人。 * Elon Musk 的政治活動引發了一些消費者對 Tesla 的反感。 * Blue Whale Materials 與 Call2Recycle 合作,以促進國內電池回收。 * Lime 報告連續第二年實現自由現金流為正。 * Uber 對 DoorDash 提起訴訟,指控 DoorDash 通過脅迫餐廳老闆達成獨家協議來扼殺競爭。 總的來說,交通運輸科技領域的發展充滿了變數。電動飛行、電動車、共享汽車、自動駕駛,每個領域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擁抱合作,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未來的交通運輸,究竟會是什麼模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20/beta-technologiess-bet-on-electric-flight-and-hyundais-new-tesla-charging-port-comes-up-sh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