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Elon Musk 提出以 974 億美元收購 OpenAI 的非營利組織部分,這件事在科技圈引起了軒然大波。這項舉動不僅關係到 OpenAI 正在進行的營利轉型,更牽涉到複雜的公司治理和法律問題。

先說說背景,OpenAI 最初是以非營利組織起家,後來轉型為「有上限利潤」結構,現在更打算成為一家傳統的營利公司,特別是公益公司,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資金。大家都知道,新創公司在準備 IPO 前,如果突然收到高價收購邀約,一定得謹慎評估是否符合公司和股東的最大利益。Musk 這次的出手,無疑讓 OpenAI 的轉型之路增添了許多變數。

Musk 的提議很快就被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拒絕了。Altman 甚至在 X 上幽默回應,說願意用 97.4 億美元收購 Twitter。Musk 與 OpenAI 的關係可謂錯綜複雜,他曾是 OpenAI 的共同創辦人,現在又透過自己的 AI 公司 xAI 對 OpenAI 提起反競爭訴訟。而且 Musk 之前也多次公開批評 OpenAI 與 Microsoft 的合作,認為 OpenAI 已經背離了最初開放的理念。

那麼,Musk 這次的真實動機是什麼?他是真的想阻止 OpenAI 的營利轉型,還是另有其他戰略考量?

專家指出,Altman 單純拒絕 Musk 的收購提議並不容易。OpenAI 的董事會必須證明,他們沒有賤賣非營利組織的資產,特別是 OpenAI 專有研究的知識產權。律師 Stephen Diamond 提到,Musk 正是抓住了非營利組織董事會的信託義務,也就是不能低估資產價值。舉例來說,如果 OpenAI 的估值是 2600 億美元,那麼非營利組織就應該獲得合理的溢價,而不是賤價出售。

OpenAI 當然也可以辯稱 Musk 的收購提議是惡意收購,畢竟 Musk 和 Altman 的關係並不好。他們也可以聲稱 Musk 的提議不可信,因為 OpenAI 已經在進行公司重組。另一種方法是質疑 Musk 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因為他的財富主要與 Tesla 的股票掛鉤,這意味著大部分資金需要由 Musk 的投資夥伴提供。這就像在法庭上舉證一樣,OpenAI 需要提出充分的證據來支持他們的拒絕理由。

這次事件的潛在影響不容小覷。Musk 的收購提議可能會提高 OpenAI 非營利組織資產的潛在市場價值,迫使 OpenAI 籌集比原計劃更多的資金,並使與現有投資者的談判複雜化。這也可能稀釋 OpenAI 營利部門投資者(包括 Microsoft 等主要合作夥伴)的股權價值。想像一下,如果 Microsoft 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卻發現自己的股權被稀釋,肯定會感到不滿。

總而言之,Musk 的收購提議無疑讓 OpenAI 的公司重組計劃變得更加複雜。未來 OpenAI 的發展方向將會如何?是否會受到 Musk 的持續干擾?OpenAI 的董事會又將如何平衡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營利轉型的需求?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1/how-musks-97-4b-bid-could-gum-up-openais-for-profit-co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