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是根據您的要求改寫後的內容:
Google 要在 Pixel 9 的 Google Photos 搞點新意思了!以後用 Magic Editor 的「Reimagine」功能修過的圖,都會被打上數位浮水印。簡單來說,就是幫 AI 生成的內容做個記號,讓大家更容易辨別照片是不是動過手腳。
這次 Google 打算用 DeepMind 開發的 SynthID 技術,直接把浮水印嵌入到 AI 生成的內容裡,而且還不影響原始圖片。想知道照片有沒有被「加工」過?只要用「About this Image」功能,在照片的 metadata 裡就能找到這些浮水印。
不過 Google 也坦承,有些小修改可能逃過 SynthID 的法眼,像是只改了照片裡一朵小花的顏色。所以說,這個浮水印並不是萬能的,對付小幅度的修改可能就沒轍了。
Google 這麼做,其實是為了回應數位權益倡議者的呼籲,希望可以區分真實照片和 AI 生成的圖像。畢竟現在 AI 生成的圖片越來越逼真,大家也越來越需要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數位浮水印就被認為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可以在不改變圖片本身的情況下,加上識別資訊。
想像一下,以後你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美到不像話的風景照,如果發現照片的 metadata 裡有 SynthID 的數位浮水印,那就要小心了,這張照片可能經過 AI 的「美化」,並非完全真實。
又或者,你在新聞報導裡看到一張號稱是現場拍攝的照片,但如果發現有數位浮水印,你就可以質疑一下照片的真實性,或是至少知道這張照片可能被 AI 修改過。
但 Google 也說了,如果只是改了照片裡一朵小花的顏色,可能就不會觸發 SynthID 的浮水印機制。這也表示,使用者修圖的「尺度」,可能會影響浮水印是否出現。
這樣一來,幾個問題就浮上檯面了:
* **浮水印真的有效嗎?** 雖然數位浮水印是個好工具,但它也不是絕對可靠。就像 Google 說的,小小的修改可能偵測不到。而且,如果有人故意把浮水印移除,那該怎麼辦?
* **會不會有隱私問題?** 在照片裡嵌入數位浮水印,會不會侵犯到使用者的隱私?使用者有沒有權利選擇不要加浮水印?
* **會變成業界標準嗎?** Google 帶頭這麼做,會不會讓數位浮水印變成 AI 生成內容的業界標準?其他公司會不會跟進?
* **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數位浮水印能不能有效提高大家對 AI 生成內容的辨識度?這對新聞媒體、社群平台這些產業會有什麼影響?
總的來說,Google 這次的動作,無疑是讓 AI 內容生態更透明的一步。雖然浮水印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至少可以提醒大家,照片可能被 AI 動過手腳。
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公司採用類似的技術,提高 AI 內容的透明度。同時,我們也要不斷研究、改進浮水印技術,才能應付日新月異的 AI 技術,以及可能出現的濫用行為。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教育大眾,讓大家知道怎麼辨識 AI 生成的內容。除了靠技術,我們也要提升媒體素養,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