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科技圈可說是相當熱鬧,幾家公司的動向都值得關注。首先是「先買後付」 (BNPL) 巨頭 Klarna 傳出可能在四月於美國 IPO,目標估值是 150 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跟 2021 年高峰時的 456 億美元估值相比,還是差了一截,但如果真的成功上市,也會是今年最大的 IPO 之一。Klarna 的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 也在 X 平台上表示,Klarna 將擁抱加密貨幣,這或許能為他們的 IPO 增添一些話題性。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是 Deel,他們從金融科技轉型到人力資源服務,也在積極準備 IPO。Deel 宣布他們 2024 年的年度營收運營率 (annual revenue run rate) 成長了 70%,達到 8 億美元。而且,Deel 還以二級市場交易的方式,向 General Catalyst 和一家神祕的主權基金投資者出售了 3 億美元的股份,顯示投資人對他們還是很有興趣的。
除了 IPO 的消息,支付巨頭 Stripe 的動作也很大。他們完成了對穩定幣平台 Bridge 高達 11 億美元的收購,這也是 Stripe 至今最大的一筆收購,正式宣告他們要大舉進軍加密貨幣領域。Stripe 顯然想把加密貨幣整合到他們的支付生態系統中,為客戶提供更多元的支付選項。而且,Stripe 還找來了 Asya Bradley 擔任 Startups and VC Partnerships lead。Asya 之前在 Synapse 和 Sila 工作過,也同時是 Ganas Ventures 和 Cowboy Ventures 的有限合夥人 (LP)。這個人事任命顯示 Stripe 正在加強與新創公司和風險投資界的聯繫,這有助於 Stripe 了解市場趨勢,並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當然,金融科技領域也不只有這些大公司的消息,新創公司的動態也很重要。埃及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Khazna 獲得了 1600 萬美元的 pre-Series B 輪融資,讓他們的總融資額超過了 6300 萬美元。Khazna 主要專注於為中低收入勞工提供金融服務。另外,全球支付平台 Rapyd Financial Network 正在尋求新一輪 3 億美元的融資,這將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 35 億美元,但這個數字遠低於 2021 年約 90 億美元的估值。Superlogic 是一家幫助消費者將獎勵積分用於 NBA 球賽門票等體驗的新創公司,以 2 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 1370 萬美元。
不過,新創公司並非一路順遂,加拿大新創公司 Bench 破產就是一個例子。Bench 提供雲端會計軟體,但諷刺的是,他們自己一直難以實現盈利。從 2012 年成立到 2024 年 9 月,Bench 燒掉了 1.35 億美元,最後因為「流動性危機」而不得不關閉。後來,Bench 被 Employer.com 收購。Charles Rollet 對 Bench 破產案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這反映了新創公司過度負債的風險。
其他一些值得關注的事件還包括:費城老鷹隊的明星跑衛 Saquon Barkley 不僅成為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Ramp 的投資人,還成為該公司首個超級盃廣告的明星。另外,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PFB) 局長在川普政府關閉該局總部一周後,指示所有員工停止工作,這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總結來說,最近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相當快速,Klarna 和 Deel 的 IPO 計劃、Stripe 對加密貨幣的策略性舉措,以及新創公司的融資、破產與併購,都顯示這個產業充滿了機會與挑戰。
**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 Klarna 和 Deel 的 IPO 計劃是否能成功?市場對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是否正在進行調整?
* Stripe 對 Bridge 的收購將如何影響加密貨幣支付的發展?Stripe 是否會推出更多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產品和服務?
* 新創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領域中面臨哪些挑戰?如何避免過度負債和流動性危機?
* 金融科技公司與體育明星合作進行品牌推廣是否有效?這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1/more-fintech-startups-are-planning-ipos-embracing-cry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