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AI新創募資額大幅增長:潛力與挑戰並存

歐洲的AI領域正在快速崛起,今年以來,歐洲AI新創公司已募得高達80億美元的資金,這數字清楚表明歐洲在AI領域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特別是在法國即將舉辦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之際,早期創投公司Galion.exe、成長投資公司Revaia和顧問公司Chausson Partners合作撰寫的《法國AI報告》提前釋出,更讓這股趨勢備受關注。

資金流向、國家分佈與應用領域是本次分析的重點。

首先,從資金流向來看,今年AI公司獲得的創投資金約佔歐洲地區總額的20%。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AI新創公司普遍成立時間不長,70%的募資都集中在種子輪到B輪之間,顯示歐洲AI生態系統正處於早期快速發展階段,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可觀。

觀察國家分佈,英國在AI投資方面領先歐洲,與整體創投資金的分布情況一致,法國和德國緊隨其後,北歐國家也表現不俗。另外,隨著AI公司規模擴大,它們也越來越能吸引國際投資者,特別是在C輪及以後的融資,美國的創投公司就佔據了約50%的投資額。

應用領域方面,雖然Mistral AI和Poolside等公司已在業界享有盛名,但多數法國AI新創公司並非專注於開發大型語言模型。相反地,它們的重點是:

* **基礎設施:** 著重於優化數據工作流程和管線,像是Linkup和Kestra,提升推論效能的ZML,或是開發能篩選大型數據集並提高生產力的AI Agent,例如Dust。

* **垂直應用:** 將AI技術應用於特定產業,特別是醫療保健和氣候領域。例如,Owkin及其衍生公司Bioptimus在醫療科技領域領先,其他公司則專注於影像工具、藥物發現和醫療治療改善。在氣候領域,除了農業科技,碳和能源管理也備受關注,同時也湧現了一些有潛力的新材料公司,像是Altrove。

* **特定職能:** 許多公司利用AI簡化銷售、客戶服務、人力資源或法律等常見任務。

歐洲AI的獨特性與未來挑戰是什麼?

Clara Chappaz指出,法國擁有超過750家新創公司,創造了35,000個就業機會,並有2,000名科學家和600名博士生投入AI研究。此外,許多法國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也在美國的AI公司工作。這些數據顯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在AI領域都擁有堅實的人才基礎。相較於美國和中國,歐洲AI的發展可能更注重特定產業的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單純追求技術上的領先。

然而,如同Romain Dillet所說,現在還處於AI革命的早期階段,AI產業並非零和遊戲,而是更分散的。歐洲AI新創公司也面臨許多挑戰,例如:

* **人才流失:** 如何留住頂尖的AI人才,避免人才流向美國等其他地區?

* **資金競爭:** 如何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以支持AI公司的成長?

* **法規限制:** 如何在遵守歐盟嚴格的隱私和數據保護法規(如GDPR)的前提下,發展AI技術?

* **倫理考量:** 如何確保AI的發展符合倫理道德,並避免產生偏見和歧視?

總結來說,歐洲AI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憑藉其在特定產業的優勢、強大的人才基礎和對倫理道德的重視,有望在AI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未來,歐洲AI公司需要克服上述挑戰,並與美國和中國等競爭對手展開合作,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歐洲AI的發展路線會更強調「以人為本」,在技術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這或許會成為歐洲AI在未來競爭中的獨特優勢。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4/european-ai-startups-raised-8-billion-in-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