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AI這玩意兒對我們飯碗的影響,這話題最近真的超火!

話說回來,最近OpenAI跟軟銀(SoftBank)的大佬們在日本碰頭,聊了些有的沒的,結果發現他們對AI自動化這件事野心勃勃啊!軟銀的孫正義(Masayoshi Son)直接放話說,他們要砸大錢,一年要投30億美元到OpenAI的產品上,而且還要一起搞一個叫做“Cristal Intelligence”的平台。這個平台的目標更狂,竟然是要把幾百萬個傳統白領的工作流程都給自動化掉!

軟銀還發了個新聞稿,說他們要透過自動化,把所有任務跟工作流程都轉型一遍,創造新的價值。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之前Klarna的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也老是說AI可以取代人類。看來孫正義也覺得,用AI代理人取代勞工,可以賺大錢啊!

但問題來了,這樣搞下去,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啊?那些在AI領域衝第一的公司,猛推自動化願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背後的社會成本?當然啦,OpenAI跟軟銀這些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天經地義的,但如果他們在推廣AI技術的時候,也能多關心一下勞工的福祉,說不定會更得人心。

最近AI圈也發生了不少新鮮事。像是OpenAI推出了新的AI“agent”,還有新的AI“推理”模型o3-mini。歐盟也開始對高風險的AI祭出禁令。Google的X部門還孵化了一家農業新創公司Heritable Agriculture。這些消息都告訴我們,AI的發展真的超快,而且各行各業都在關注它。

學術界也沒閒著。騰訊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推理模型中“欠思考”(underthinking)的問題,還提出了一個“思考切換懲罰”(thought-switching penalty)的解決方案,希望能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另外,字節跳動(ByteDance)的團隊也開發了一個開源音樂生成模型YuE,聽說可以生成帶有人聲和伴奏的高質量音樂。不過,這個YuE模型有個缺點,就是運算需求很高,而且還有版權問題。Anthropic也說他們開發了一種更可靠的技術,可以防止AI“越獄”,但這樣一來,運算成本會增加,而且模型回答無害問題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關於AI,有幾個問題值得好好想想:

1. **AI倫理與社會責任:**科技公司在追求AI發展的同時,應該怎麼兼顧社會責任,減輕對就業市場的衝擊?

2. **技術風險與監管:**我們要怎麼有效監管AI技術的發展,防止它被濫用或產生負面影響?

3. **開源與商業模式:**開源AI模型的版權問題,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4. **AI的潛在應用:**除了自動化之外,AI還能在哪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人類帶來福祉?

總之,AI自動化這個趨勢,對就業、社會和倫理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不能只看到科技巨頭的雄心壯志,也要注意到背後的風險和挑戰。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思考AI的發展方向,讓它真正為人類帶來福祉!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4/this-week-in-ai-billionaires-talk-automating-jobs-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