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Google 放棄了他們的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招聘目標,這在科技圈引發了不少討論。其實不只 Google,包括 Amazon 和 Meta 近期也都縮減了 DEI 措施。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科技業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先來看看 Google 的情況。他們從 2009 年就開始實施 DEI 目標,還宣稱在 2020 年設定的「將弱勢群體招聘人數增加 30%」的目標,已在 2022 年達成。但最新的 2024 年多元化報告卻顯示,領導層中黑人和拉丁裔的比例並沒有顯著提升。Google 現在表示,他們正在評估是否要繼續發布多元化報告,同時也在檢視相關計畫,確保符合最新的法院裁決和行政命令。
Google 的動作,其實反映了整個科技行業在 DEI 方面的態度轉變。過去幾年,很多科技公司都積極推動 DEI 計畫,希望建立更多元、更包容的工作環境。但隨著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化,加上一些保守派團體的質疑,部分公司開始重新評估 DEI 策略。Amazon 和 Meta 在過去幾個月也縮減了 DEI 措施,這似乎暗示著科技業可能正在出現一股「去 DEI 化」的趨勢。
這個趨勢的背後,可能有多重原因。首先是法律風險,有些人認為,過於積極的 DEI 措施可能會造成反向歧視,進而引發法律訴訟。其次是政治壓力,保守派團體一直在積極遊說,要求取消 DEI 計畫。最後,經濟壓力也是一個考量點,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公司可能會削減 DEI 預算,將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
其實過去幾年,已經有不少公司因為 DEI 計畫而面臨法律訴訟。舉例來說,2020 年,有個法律機構 Pacific Legal Foundation 代表一位白人男性起訴了星巴克,聲稱他們的 DEI 計畫存在歧視。雖然星巴克最後贏了官司,但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DEI 計畫可能會帶來法律風險。
除了法律風險,公眾觀感也是一個挑戰。2023 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一項員工培訓計畫,聲稱要「努力做到不那麼白人」,結果引發了強烈反彈,許多人批評他們搞種族歧視。這些案例都告訴我們,DEI 計畫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公司在推動 DEI 的同時,需要仔細權衡法律風險、政治壓力,以及公眾的反應。
那麼,Google 放棄 DEI 招聘目標,對科技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科技行業是否會繼續「去 DEI 化」?DEI 在企業中的角色又將如何演變?其次,在沒有 DEI 目標的情況下,公司又該如何確保公平和包容性?最後,科技行業的 DEI 政策變化,又將對整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認為,Google 的決定無疑會對科技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短期來看,可能會看到更多公司效仿 Google,縮減或取消 DEI 計畫。但長期來看,這可能會導致科技行業的多元化程度下降,進而影響創新和競爭力。
當然,這並不代表 DEI 已經走到盡頭。許多人仍然認為,多元化和包容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即使沒有 DEI 目標,公司仍然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促進公平和包容性,例如建立包容性的文化,消除招聘流程中的偏見,以及投資 STEM 教育。
總之,Google 的決定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雖然取消 DEI 目標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也可能促使公司採取更創新、更有效的 DEI 策略。未來,科技行業需要在追求多元化的同時,兼顧法律風險、政治壓力,以及經濟現實,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 DEI 之路。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5/google-ditches-dei-hiring-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