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噪耳機,是福音還是隱憂?科技便利下的聽覺危機 最近讀到一篇名為〈Are your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 messing with your head?〉的文章,讓我開始思考一個有趣卻也重要的問題:我們如此依賴的降噪耳機,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現代人生活在高壓、高噪音的環境下,降噪耳機幾乎成了必需品。無論是通勤、工作,甚至只是想在家裡享受片刻寧靜,它都能幫我們隔絕惱人的噪音。但就像硬幣的兩面,科技帶來的便利,往往也伴隨著我們意想不到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指出,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礙等等。為了保護自己,使用降噪耳機無可厚非。但文章中提到,長期過度依賴降噪功能,可能讓大腦「忘記」如何自行過濾聲音,進而導致聽覺處理障礙(APD)等問題。 APD 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大腦理解聲音和口語的能力。文章裡提到,英國一位25歲的女性,在聽力測試正常的情況下,被診斷出患有 APD。更令人擔憂的是,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聽力部門表示,近年來,因為類似問題而被轉診的年輕人數量正在增加。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文章提出一個假設,降噪技術可能讓大腦變得「懶惰」。當我們長期使用降噪耳機,大腦不再需要主動過濾背景噪音,久而久之,這種能力就可能退化。 這有點像長期生活在無菌環境中,免疫系統反而變得脆弱的道理。如果我們過度依賴降噪耳機,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影響。 雖然目前這只是一種猜測,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但這個觀點確實值得我們警惕。我自己就曾經有一段時間,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工作,後來發現,在比較吵雜的環境下,我變得更難集中注意力,而且對於某些聲音特別敏感。雖然我沒有被診斷出 APD,但我確實感覺到自己的聽覺處理能力好像變差了。 如果長期使用降噪耳機真的會影響大腦的聽覺處理能力,那影響層面就非常廣泛了。我們可能更難在吵雜的環境中有效溝通、學習新語言的難度可能增加,甚至可能影響我們的社交能力。 對於耳機產業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警訊。耳機製造商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降噪技術的安全性,開發更安全的產品,例如,可以考慮加入自動調整降噪程度的功能,讓大腦不至於完全失去過濾聲音的能力。同時,聽力保健機構可能需要加強對於 APD 的診斷和治療,以應對可能增加的患者。 那麼,面對這樣的潛在風險,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以下幾個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降噪耳機,才能降低潛在風險?例如,在不需要降噪的環境下,盡量不要開啟降噪功能。 * 是否應該限制兒童和青少年使用降噪耳機?畢竟他們的大腦還在發育階段,過度依賴降噪功能,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 * 我們是否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降噪技術的長期影響? * 耳機製造商應該如何改進降噪技術,以提高安全性? * 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如何監管降噪耳機的市場,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科技的發展,無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我們可能尚未察覺的風險。對於降噪耳機,我們需要保持警惕,深入研究其潛在影響,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畢竟,聽力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徑,絕對不能輕忽。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7/are-your-noise-canceling-headphones-messing-with-your-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