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以下是修改後的文章內容: ### 「汽車界 Airbnb」 Turo 暫緩上市,共享汽車的寒冬來了嗎? 最近,汽車共享公司 Turo 撤回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計畫,這消息讓人有點意外。畢竟,這家公司一直被譽為「汽車界的 Airbnb」,在共享經濟領域裡也算是小有名氣。更早之前,另一家共享汽車公司 Getaround 也關閉了在美國的業務,讓這個市場的氣氛更添幾分寒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Turo 的下一步又會怎麼走? Turo 成立於 2010 年,簡單來說,它提供一個平台讓車主可以把自己的車出租給需要的人,有點像 Airbnb 的概念,只是標的換成了汽車。Turo 早在 2022 年 1 月就公開提交了 IPO 申請,但事與願違,三年過去了,他們最終還是決定暫緩上市。 Turo 的 CEO Andre Haddad 表示,董事會認為現在不是上市的好時機。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但最直接的,應該還是市場對共享經濟模式的重新評估。以前投資人可能會覺得「有成長就好」,但現在大家更關心的是,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持續成長。 數字會說話。Turo 的營收確實還在成長,但成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2021 年,他們的營收成長率高達 213%,但到了 2022 年就降到了 59%,2023 年更只有 18%。雖然 Turo 從 2022 年開始實現盈利,但 2023 年的淨利潤卻大幅下降,這可能也是影響 IPO 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 共享汽車市場的挑戰 除了 Turo 之外,另一家共享汽車公司 Getaround 也傳出壞消息,他們關閉了在美國的業務。Getaround 在 2022 年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重新上市,但最終還是撐不下去。這顯示共享汽車市場正面臨不小的挑戰。 當然,Turo 目前還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法國等地運營。根據他們自己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4 年 9 月,Turo 在全球擁有 15 萬名活躍車主、35 萬輛活躍車輛和 350 萬名活躍客戶。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是不爭的事實。除了 Turo 和 Getaround 這種 P2P 平台之外,傳統的租車公司也在積極轉型,提供更多元的租賃選擇。 此外,消費者對於車輛清潔、安全和保險等問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這也對共享汽車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車子不乾淨、安全沒保障,出了事保險又不理賠,誰還敢用? #### Turo 的下一步? Andre Haddad 說,Turo 打算利用保持私有化的機會,對業務進行重要投資,以建立長期價值。具體來說,可能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技術創新:** 提升平台的功能和用戶體驗,例如利用 AI 技術來優化車輛匹配、定價和風險管理。舉例來說,AI 可以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和歷史數據,推薦更適合他們的車輛,或者根據實時交通狀況調整租金價格。 * **市場擴張:** 擴大在現有市場的覆蓋範圍,並探索新的市場機會,例如進軍電動汽車共享市場。現在電動車越來越普及,如果 Turo 能提供更多的電動車選擇,或許能吸引更多用戶。 * **合作夥伴關係:** 與汽車製造商、保險公司和其他相關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例如,Turo 可以和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更優惠的保險方案,或者和汽車維修廠合作提供更便捷的維修服務。 * **品牌建設:** 加強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提高消費者對 Turo 的認知度和信任度。畢竟,共享汽車這種服務,信任感很重要。 #### 對產業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Turo 撤回 IPO 以及 Getaround 關閉美國業務,的確反映出共享汽車市場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雖然共享經濟模式聽起來很美好,但在實際運營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和監管風險等等。 但換個角度來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共享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成功的共享汽車平台需要不斷創新,提供更便捷、安全和可持續的出行選擇。 更重要的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共享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新的變革。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利用率,並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這將為共享汽車平台帶來更多機會。想像一下,未來你只要用手機 App 叫車,自動駕駛汽車就會自動開到你面前,載你到目的地,這是不是很方便? 總結來說,Turo 撤回 IPO 並不代表他們的發展前景黯淡。相反的,這可能是一個重新評估和調整策略的機會。只要他們能對業務進行重要投資,加強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Turo 還是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共享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但同時,他們也需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和支持。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只有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不被淘汰。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3/turo-scraps-plans-for-an-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