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是根據您的指示修改後的文章: ### Uber 豪賭印度三輪車市場:放棄抽成改收日費,這步棋是險招還是妙招? Uber 在印度市場的三輪車 (auto-rickshaw) 策略有了重大轉變!面對本土勁敵 Rapido 和 Namma Yatri 的崛起,Uber 出人意料地放棄了行之有年的佣金制,改為向司機收取每日固定費用。這項變革不只是 Uber 在印度市場的業務調整,更可能牽動當地三輪車市場的生態。 **印度市場:兵家必爭之地** 印度對 Uber 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市場,但競爭之激烈也是眾所皆知。Rapido 和 Namma Yatri 等本土新創,透過訂閱制等不同商業模式,對 Uber 傳統的抽成模式造成極大壓力。這次 Uber 的策略調整,很明顯是為了在白熱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並吸引更多三輪車司機加入。 事實上,Uber 早在 2015 年就曾試水印度三輪車市場,但後來暫停服務,直到 2018 年才捲土重來。在印度,三輪車佔據相當大的交通市場份額,大約佔所有機動車輛行程的 25%。這塊大餅,誰都不想輕易放手。 **佣金制掰掰!日費制登場,遊戲規則大翻盤** 過去,Uber 從每趟三輪車行程中抽取 25% 到 40% 的佣金。現在,新的日費模式下,司機每天只需支付 20 到 40 印度盧比(約 0.23 到 0.46 美元)的固定費用。這對司機的吸引力不言可喻,因為他們可以保留更多收入,跑越多賺越多,工作意願自然也會提高。 但對乘客來說,改變也不小。首先,乘客必須直接以現金或透過印度政府支持的 UPI 支付車資,Uber 的積分和促銷活動不再適用於三輪車行程。更重要的是,Uber 將不再顯示最終車資,而是提供一個建議價格範圍,由司機自行決定最終價格,這意味著「議價」可能會成為常態。 Uber 在官方常見問題解答中甚至表示,他們將不介入司機和乘客之間的車資糾紛,這更暗示了議價行為的出現。以後在印度搭 Uber 三輪車,可能要先練好議價功夫了! **全球策略的縮影:Uber 的靈活應變** 雖然 Uber 這次的變革可能不會直接複製到美國等其他市場,但它反映了 Uber 連接獨立承包商和乘客的核心使命。其實,Uber 早已在孟加拉和一些東南亞市場推出了基於訂閱的摩托車和三輪車服務,可見 Uber 在不同市場都會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當地的策略。 此外,Uber 在印度還在傳統的叫車服務中嘗試不同的模式,包括在十幾個印度城市提供彈性定價服務和共乘服務,力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潛在風險浮現:議價文化與安全問題** 儘管 Uber 強調乘客仍然可以透過 App 提出安全疑慮,但取消固定車資和允許議價,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 **議價糾紛:** 由於車資不再固定,司機和乘客之間可能會因為價格問題產生爭執,影響乘車體驗。 * **安全問題:** 議價過程可能會增加不確定性,甚至潛在的安全風險,特別是對女性或弱勢族群。 * **品牌形象:** 如果議價行為失控,出現漫天喊價或惡意抬價的情況,可能會嚴重損害 Uber 的品牌形象。 **未來展望:市場競爭與創新才是王道** Uber 在印度三輪車市場的策略轉變,無疑是一場大膽的豪賭,展現了其在面對激烈競爭時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但這種模式是否能夠成功,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 **競爭態勢:** Uber 必須密切關注 Rapido、Namma Yatri 等競爭對手的動態,隨時調整策略,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 **技術創新:** Uber 可以透過技術創新來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例如優化路線規劃、提供更精準的預估價格,甚至導入 AI 議價助手等功能。 * **合作夥伴關係:** Uber 可以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三輪車市場的健康發展,並解決可能出現的安全或法律問題。 總而言之,Uber 在印度三輪車市場的策略轉變,既充滿機會,也面臨挑戰。Uber 需要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兼顧司機和乘客的利益,並確保服務的安全和可靠性。這場豪賭的結果,將決定 Uber 在印度市場的未來。

原始連結:https://techcrunch.com/2025/02/19/uber-ditches-commissions-in-favor-of-fees-for-auto-rickshaw-drivers-in-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