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驚天大棋:一個「老派」軟體巨頭,如何成為 AI 時代的隱形冠軍?

在科技業,人們總愛追逐最新、最酷的潮流。然而,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OpenAI、NVIDIA與雲端三巨頭的激烈競逐時,一個被許多人貼上「傳統」、「老派」標籤的軟體巨人——甲骨文(Oracle),卻悄然上演了一場驚人的逆襲,跌破眾人眼鏡。

它的股價一度如「仙股(penny stock)」般劇烈起伏,市值卻穩穩地站上了兆元俱樂部。其創辦人賴利・艾利森(Larry Ellison)的財富更一度超越馬斯克,短暫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這一切看似瘋狂的背後,並非一時的市場炒作,而是甲骨文在 AI 時代下了一盤深思熟慮、佈局精妙的棋。

在本期《Sharp Tech》中,Ben Thompson 深入剖析了甲骨文的成功之道,揭示了這家公司如何憑藉獨特的策略,在巨頭環伺的戰場中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位置。

策略一:晶圓代工的啟示——立志成為「資料中心的台積電」

要理解甲骨文的崛起,必須先理解他們的頂層戰略:成為 AI 時代資料中心的台積電(TSMC)

台積電的成功神話,源於其創辦人張忠謀在公司成立之初定下的一個黃金準則:「絕不與客戶競爭」。台積電只專注做一件事——為蘋果、NVIDIA 這些客戶製造最頂尖的晶片,但從不設計掛著自己品牌的晶片。這種純粹、中立的代工模式,為他們贏得了所有客戶的絕對信任。

甲骨文巧妙地將這個「純代工」模式,完美複製到了雲端運算領域。

隨著 AI 浪潮席捲全球,NVIDIA 的 GPU 成為了比黃金還稀缺的戰略物資。然而,就在此時,其他雲端巨頭(AWS、Google、微軟)卻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亦敵亦友」的道路:

  • 亞馬遜(AWS)積極開發自家的 AI 晶片 Trainium 和 Inferentia。
  • Google早已擁有其王牌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
  • 微軟也推出了自家的晶片系列 Maia。

這些舉動,讓他們從 NVIDIA 的最大客戶,搖身一變成為其潛在的競爭對手。這就帶來了一個微妙的商業難題:如果你是 NVIDIA,你會願意將自己最寶貴、最稀缺的 H100 產能,優先供給那些正試圖用自研晶片取代你的公司嗎?

答案顯而易見。而這正是甲骨文策略的絕妙之處。他們完全放棄了自研 AI 晶片的念頭,反其道而行,高調宣稱要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 NVIDIA 供應商」。他們對 NVIDIA 的態度是「All in」,全心全意地圍繞 NVIDIA 的技術(GPU、網路、軟體)來打造最優化的雲端平台。

這種清晰的結盟姿態,讓甲骨文成為了 NVIDIA 最信賴、最樂於合作的夥伴。當所有競爭對手都在為 GPU 短缺而焦頭爛額時,甲骨文卻能獲得相對穩定的供應。這份信任,構成了他們在 AI 基礎設施競賽中最堅實的壁壘。

正如 Ben Thompson 在節目中所指出的:「他們(其他雲端供應商)是 NVIDIA 的競爭對手。而甲骨文則不然,他們立志成為卓越的 NVIDIA 供應商。」

策略二:技術的護城河——比 IaaS 更底層的「裸機」服務

甲骨文的成功,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勝利,其深思熟慮的技術路線更是關鍵。Ben Thompson 將雲端服務的層次拆解開來,解釋了甲骨文的獨到之處:

  1. SaaS (軟體即服務):終端使用者直接使用的應用,如 Office 365 或 Gmail。
  2. PaaS (平台即服務):提供一個預先建構好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上面開發,無需管理底層基礎設施。例如在一個代管的 WordPress 平台上寫部落格。
  3. 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最基礎的運算(虛擬機)、儲存和網路資源,如 AWS 的 EC2。這是目前雲端市場的主流。

然而,甲骨文選擇提供一種比 IaaS 更底層、更硬核的服務——「裸機(Bare Metal)」雲

這意味著,客戶租用的不是一個被層層虛擬化軟體包裹的虛擬機,而是能夠直接控制的、最接近硬體本身的實體伺服器。對於需要極致效能的高效能運算(HPC)大規模 AI 模型訓練來說,這種架構至關重要。因為它消除了虛擬化帶來的效能損耗(Overhead),並給予使用者最高的控制權和靈活性,讓 GPU 的每一分效能都能被榨乾。

更具遠見的是,甲骨文早在多年前就押注於乙太網路(Ethernet)作為其資料中心的核心網路技術,特別是支援 RDMA(遠端直接記憶體存取)的 RoCE 技術。在當時,這並非主流選擇。然而,當 NVIDIA 收購了網路技術公司 Mellanox 後,乙太網路成為了其數據中心網路方案的重要一環。甲骨文早年的技術決策,讓他們的基礎設施能與 NVIDIA 的硬體和網路技術實現「無縫接軌」,發揮出 1+1>2 的強大綜效。

策略三:從「老派巨頭」到 AI 時代最可靠的夥伴

許多人對甲骨文的印象,仍停留在昂貴的資料庫軟體和作風強硬的銷售團隊。這種「老派」、「古板」的形象,在消費市場或許是個包袱,但在注重穩定與信任的企業市場,卻意外地轉化為一種獨特的優勢。

對於全球 500 強企業而言,「老派」意味著「值得信賴、穩定可靠」。相較於那些新興的雲端服務商(Neo-clouds),這些大企業更願意將攸關未來命脈的核心 AI 業務,託付給一個已經有數十年合作關係、信譽卓著的老夥伴。甲骨文成功地利用了這份長期建立的信任,將其龐大的既有客戶群,轉化為 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第一批忠實用戶。

最令人敬佩的是,甲骨文展現了科技巨頭中罕見的魄力與自我革新的決心。他們沒有安於現狀,僅僅守著資料庫這棵利潤豐厚的「搖錢樹」,而是毅然決然地將龐大的現金流,投入到一個全新的、充滿風險的雲端基礎設施領域。

這與蘋果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雖然坐擁富可敵國的現金,但在 AI 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上卻顯得異常保守。甲骨文的大手筆投資,證明了他們不僅有遠見,更有執行的勇氣。

正如 Ben Thompson 所讚嘆的:「你做了這樣的事(指甲骨文的豪賭與轉型),你就值得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為賴利・艾利森喝采。」

結語

甲骨文的故事,是科技史上一次精彩的「非對稱作戰」。它沒有選擇在晶片設計上與巨頭硬碰硬,而是透過建立中立的夥伴關係,成為軍火之王(NVIDIA)最信賴的軍火庫。它沒有盲目跟隨主流的虛擬化技術,而是憑藉差異化的底層「裸機」服務,滿足了 AI 時代最苛刻的效能需求。最後,它憑藉大膽的資本投資與數十年積累的企業信譽,成功實現了華麗轉身。

這個「老派巨頭」的逆襲證明了,在波瀾壯闊的科技浪潮中,最聰明的策略有時並非自己下場造船,而是成為所有淘金者最信賴、最堅實的港灣。


原始影片:https://youtu.be/Wlpisbaa2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