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 Robinhood 創辦人兼 CEO Vlad Tenev 的一場深度對談中,我們窺見了一家金融科技巨頭的未來藍圖。這不僅僅是關於股票交易的下一個篇章,更是一場涵蓋資產代幣化、監管變革,以及金融服務終極形態的全面探討。從將 SpaceX 股票碎片化,到用數學解決 AI 的「幻覺」問題,Tenev 描繪了一個大膽而清晰的未來。
代幣化的宏大願景:當 SpaceX 進入你的數位錢包
對談的一大焦點,是 Vlad Tenev 最具前瞻性的理念——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這項技術旨在打破傳統金融的壁壘,將現實世界的資產搬到區塊鏈上。為了展示這個未來,Robinhood 在法國舉辦了一場名為「To Catch a Token」的活動,模擬了一個完全基於加密技術構建的金融平台。
核心概念與實例:
- 解放非流動性資產:Tenev 指出,代幣化的真正革命性力量,在於能將過去僅限於少數富人圈子的「非流動性資產」(inaccessible, illiquid assets)向大眾開放。在歐洲的活動中,他們進行了一項開創性實驗:將 SpaceX和 OpenAI這類頂級私人公司的股票代幣化,並以贈品形式提供給零售客戶。這意味著,過去你可能需要數百萬美元才能投資的獨角獸公司,未來或許只需幾美元就能擁有一小部分。
- 運作模式如穩定幣:這聽起來很複雜,但 Tenev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解釋了其運作原理。他表示:「這其實和穩定幣非常相似... 你將基礎資產(如 SpaceX 股票)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帳戶中,然後發行 1:1 支持的代幣,這些代幣可以在區塊鏈上公開交易。」這種模式為傳統資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與可及性。
- 從公開市場到私人市場的辯論:All-In Podcast 的聯合主持人 David Sacks 提出,從監管角度來看,最容易實現的起點是將已上市公司股票代幣化,因為它們的資訊揭露已相當完善。然而,Tenev 卻認為,儘管技術挑戰更大,但將私人公司股票代幣化「長期來看更有意義」。他的理由是,當今世界最具變革性的力量——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太空探索——都集中在這些尚未上市的私人公司手中。
普惠金融的下一步:AI 時代的全民股東
對 Tenev 而言,技術創新始終與更深層的社會目標相連。他認為,資產代幣化不僅是金融工具的演進,更是應對 AI 等顛覆性技術所引發社會焦慮的一劑解方。
- 化恐懼為參與:Tenev 敏銳地觀察到大眾對 AI 普遍存在的恐懼感。他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想像一下,如果某人 20% 到 30% 的淨資產投資在 AI 公司中... 突然間,他們就不會反對這項技術了,他們會希望它成功。」透過代幣化降低投資門檻,讓普通人也能分享頂尖科技公司的成長紅利,就能建立起「基礎廣泛的所有權」(broad-based ownership),將社會從技術的被動承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 挑戰傳統投資門檻:為了實現這一願景,現有的監管框架必須改變。Tenev 呼籲監管機構「放寬合格投資者(accreditation)標準,轉向更多的自我認證(self-certification)」。所謂「合格投資者」,通常指擁有高淨值或高收入的個人,這道門檻將絕大多數人擋在了優質私募股權投資之外。Tenev 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風險告知,甚至加上一個醒目的「骷髏頭警告標誌」來提醒用戶,讓他們在充分了解風險後自行決策,而不是用財富來劃定投資資格。
監管的攻防戰:從「防守」到「合作」的氣候轉變
對於任何一家試圖顛覆傳統金融的公司來說,監管都是繞不開的挑戰。Tenev 坦誠地分享了 Robinhood 在不同執政時期與監管機構互動的天壤之別。
- 從冰點到暖春:他形容,在上屆政府任內,公司幾乎完全處於「玩防守」(playing defense)的狀態,不斷應對各種執法行動和可能導致訴訟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他甚至半開玩笑地提到:「上屆政府一次也沒邀請我去白宮... 他們都在遠端工作,直到 2023 年。」那段時期,與監管層的溝通極其困難。
- 合作取代對抗:如今,情況發生了 180 度的轉變。Tenev 形容當前與政府的互動「非常正面」(very positive)。他感覺到,監管機構現在更傾向於「與我們合作,而不是從各個角度攻擊我們」。這種氛圍的轉變至關重要,它讓 Robinhood 能夠將寶貴的資源和精力從法律戰中解放出來,重新投入到產品創新和業務擴展上。
金融科技的終局:一站式超級應用的融合與競爭
在對談中, Chamath Palihapitiya 點出了一個產業趨勢:「悄然的融合」(creeping convergence)。過去,銀行、券商、支付公司各司其職,如今這些界線正迅速變得模糊,所有玩家都在朝著成為用戶唯一的金融入口而努力。
- 飛輪效應:Vlad 解釋了 Robinhood 如何透過產品擴張來創造飛輪效應。當他們推出退休帳戶或信用卡等新服務時,這些服務不僅沒有侵蝕核心的股票交易業務,反而「增加了用戶在平台上的總資產」。用戶因為信任和便利,開始將更多的資金(例如薪資直接存款)轉移到 Robinhood,形成了一個不斷增強的正向循環。
- 終極目標—綜合金融平台:Robinhood 的最終目標,是成為用戶的「綜合金融平台」(comprehensive financial platform)。Tenev 描繪的藍圖包括薪資直接存款、家庭帳戶、兒童投資帳戶等,涵蓋用戶從年輕到年老的整個生命週期。他特別強調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未來幾十年,將有高達 130 兆美元的財富從嬰兒潮世代轉移到年輕一代手中。Robinhood 正積極佈局,希望成為這次史上最大財富轉移的主要承接平台。
- 新創的敏捷優勢:面對摩根大通、Visa 這些根基深厚的傳統巨頭,Robinhood 的優勢何在?Tenev 認為是敏捷性和技術領先。他形容傳統機構在監管和規模上「肌肉發達」(muscular),但在採納新技術、招聘頂尖科技人才,以及進行有效的併購整合方面卻步履維艱。這為像 Robinhood 這樣以科技為核心的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機會窗口。
番外篇:用數學超級智慧解決 AI 的信任危機
除了金融,Tenev 還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慧的基礎問題。他創辦了另一家公司 Harmonic AI,其目標極具野心:構建「數學超級智慧」(mathematical superintelligence)。
- 形式化驗證的突破:Harmonic AI 的模型最近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取得了金牌水準的成績。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採用了形式化模型(formal model)。這意味著,模型不僅能給出答案,更能生成一個可以被電腦程式嚴格驗證的數學證明,確保其輸出的絕對正確性。
- 解決 AI 核心痛點:這項技術的應用價值巨大,直擊當前 AI 產業的兩大痛點:
- 提升訓練效率:形式化驗證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獎勵訊號」。在訓練過程中,AI 能明確知道哪些推理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 根除「幻覺」問題:對於希望在關鍵業務中使用 AI 的企業而言,模型的「幻覺」(hallucination,即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是最大的障礙。一個能夠生成可驗證、無錯誤代碼的 AI 模型,將徹底改變軟體開發流程,讓開發者第一次能真正百分之百地信任 AI 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