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充滿思辨火花的訪談中,Palantir 執行長 Alex Karp 以他一貫非典型的哲學家風格,將科技、地緣政治與對西方文明的尖銳批判,編織成一幅宏大而充滿爭議的畫卷。他時而幽默,時而尖刻,毫不避諱地拋出一個又一個震撼性的觀點,挑戰著當代社會的既定思維。這不只是一場關於 Palantir 的對話,更是一篇剖析西方世界靈魂深處危機的檄文。
為何粉絲與抗議者一樣多?Karp 的「品味」與「期望值」理論
訪談一開始,主持人就拋出了那個縈繞在 Palantir 身邊的經典問題:為何這家公司總能同時吸引到最狂熱的支持者與最激烈的抗議者?
Karp 的回答充滿了他標誌性的戲謔與深刻。當被問及為何有這麼多粉絲時,他笑著說:「品味好!(Good taste!)」。
撥開玩笑的外衣,他將支持者定義為「建設者」(builders)。這些人,無論是工程師、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深諳一個道理:成功極其困難。他們會用一個極高的「貼現率」(discount rate)——也就是對困難度的預期——來衡量一切。對他們而言,真正的價值在於「在極高的期望下,依然能超越預期的表現」。這群人之所以支持 Palantir,是因為他們看見了這家公司在解決世界上最棘手問題時,所付出的艱辛與取得的實際成就,而非理會外界的噪音。
至於抗議者,Karp 並未簡單地將其斥為無知。他反而運用「鋼鐵人論證」(steel manning),試圖理解對方最強的論點。他認為,抗議者內心深處的恐懼是,他們感覺自己「無法進入這個房間」(there's no way to get in this room),認為 AI 和先進科技的世界將他們徹底排除在外。
這種被排斥感,催生了一種 Karp 稱之為「超級倒退、無效的哲學模型」的心態,其核心是「將失敗高尚化」(the losers are noble)。因為自認無法在賽局中獲勝,所以轉而將「失敗」本身視為一種道德優越。他辛辣地諷刺道:「當然,如果你是柏克萊大學教海德格(Heidegger)的教授,你會認為失敗是好事,因為你已經失敗了。」 這句話直指某些學術和左派精英,認為他們將自身的挫敗感包裝成道德光環,並將其投射到對成功企業的敵意上。
「全世界最難被濫用的科技」:Palantir 的反直覺辯護
面對「監控帝國」、「老大哥」的標籤,Karp 的辯護出人意料。他堅稱,Palantir 的軟體不僅不是監控工具,反而是「全世界最難被濫用來侵犯公民自由的科技」。
他解釋,從設計之初,Palantir 的系統就內建了極其嚴格的保護機制,例如:
- 日誌記錄 (Logs): 誰在何時、何地、出於何種目的存取了數據,都會被完整記錄,無法篡改。
- 權限控制 (Ackles): 嚴格劃分數據存取權限,確保使用者只能看到其職權範圍內的資訊。
- 數據分流 (Branching) 與序列化 (Serialization): 確保數據處理流程的透明與可追溯性,防止數據被暗中濫用。
最有力的證據來自一個驚人的案例:Karp 透露,在公司早期,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都曾拒絕採購 Palantir 的產品。原因正是其內建的限制太多,無法滿足這些情報機構對數據「無限制存取」的需求。這個例子徹底顛覆了外界對 Palantir 與政府合作的刻板印象。
諷刺的是,這些最初為了保護公民自由而設計的複雜架構——如權限管理、數據治理、工作流協調——如今在 AI 時代,恰好成為企業安全部署大型語言模型(LLMs)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石。Karp 當年的道德堅持,意外地轉化為公司在 AI 浪潮中最堅實的商業護城河。
西方正在自殺:一場由菁英階層引領的文化危機
訪談的核心,是 Karp 對西方文明發出的沉痛警告。他直言不諱地表示,西方,特別是歐洲,正在「走向自殺」。
- 文化自信的崩塌: 他以德國為例,指出這個國家已經喪失了對自身文化與價值的自豪感。如今在德國,如果有人公開說「我為身為德國人感到驕傲」(Ich bin stolz, Deutscher zu sein),很可能會被貼上極右翼的標籤。Karp 認為,當一個文明不再相信自身有任何值得捍衛的優越之處時,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與前進的動力。
- 反菁英主義的虛偽: 這場文化危機的背後,是一種反功績、反菁英的思潮。這種思潮將成功視為一種原罪,將失敗道德化。他引用伏爾泰的名言「每一筆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樁偉大的罪行」,並指出這完美代表了歐洲菁英的思維。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精神的根基——喀爾文主義(Calvinism),其核心理念是「慶祝成功」,將世俗的成就視為上帝恩典的證明。
- 「進步運動」的真面目: Karp 猛烈抨擊他所謂的「現代進步運動」(modern progressive movement),認為它根本名不副實。他質疑,這些運動是否真正改善了勞動階級的生活?他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諸如開放邊境、削弱執法等政策,實質上引入了廉價勞動力,壓低了本國藍領階級的薪資,傷害了社會最脆弱的群體。
從邊境到戰場:Karp 的地緣政治世界觀
Karp 將他的哲學框架延伸至當前最敏感的地緣政治議題上,其觀點同樣清晰而強硬。
- 邊境管制: 他堅定支持嚴格的邊境管制,並認為在 AI 時代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他犀利地指出,一個無法控制其邊境的國家,就等於放棄了提升本國公民福祉的權利。他認為,開放邊境的政策本質上是在壓低勞動力的價值,這與「進步」的口號背道而馳。
- 以色列與加薩: 他的立場毫不含糊。他認為以色列對其土地擁有主權,有權進行自衛。他甚至表示,以色列在戰爭中的行為,可能比美國在同等情況下所採取的手段更為克制。他強調,使用像 Palantir 這樣的精準定位與數據分析軟體,是在現代戰爭中,唯一能夠盡可能減少無辜平民傷亡的現實途徑。
- 應對中國的策略: 當談到中國時,他用太極拳(Tai Chi)來比喻。中國會不斷地試探、推擠、利用西方的弱點。他認為,應對之道並非模仿中國的模式,而是「確保我們自身內部動態的強大」(make sure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this country are very strong)。他用一句話精準總結:「動搖我們是他們的工作;保持我們自身的穩定是我們的工作。」(It's their job to destabilize us; it's our job to be stable.)
結論:給「建設者」的戰鬥檄文
整場訪談,最終匯集成一聲對西方世界的行動呼籲。Alex Karp 認為,西方社會必須停止自我鞭笞,重新找回對自身文化、價值體系與功績主義的自信。他向在場的支持者——那些「建設者」們——發出號召:僅僅埋頭打造偉大的產品是不夠的。你必須站出來,為你成功的權利、為你所信仰的價值而戰,否則這一切都將被那些將失敗奉為圭臬的思潮所侵蝕和剝奪。 這不僅僅是為了 Palantir 的商業利益,更是為了西方文明的存續之戰。
參考資料:Palantir CEO Alex Karp: Why the West is Destroying Itself, Data Empire, Skeptics, How to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