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Ben Thompson 點出蘋果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策略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轉向——從去年大張旗鼓的 AI 宣言,到今年相對審慎、更側重於生態整合與戰略結盟的務實路線。這不僅僅是策略的調整,更可能反映了蘋果在 AI 浪潮下的深層思考與應對。

WWDC 新動向:AI 的「冷靜期」與戰略重整

Thompson 指出,今年 WWDC 上蘋果對 AI 的態度,與其說是「退縮」,不如說是進入了一個「戰略調整期」。回想去年,蘋果對自家 AI 技術的期待溢於言表,但部分備受矚目的功能至今仍未完全落地。今年,蘋果則將重心轉向與 OpenAI 等夥伴的合作,同時持續打磨其引以為傲的硬體、軟體及服務生態系統的漸進式改進。

這種轉變,或許正反映了蘋果在 AI 自主研發上遇到的挑戰——無論是技術瓶頸、數據隱私的嚴格考量,或是純粹的資源分配。同時,這也顯示蘋果正重新評估自身的核心優勢:一個封閉但高度整合的生態系統,以及無與倫比的品牌忠誠度。與其在每個 AI 細分領域都與對手硬碰硬,不如將 AI 視為強化現有體驗的「賦能者」。

Co-host Andrew Sharp 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雖然蘋果重拾其在硬體和軟體整合上的傳統優勢是值得肯定的,但這些優勢能否在AI時代繼續保持其核心競爭力,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番話點出了蘋果面臨的兩難:如何在堅守既有護城河的同時,不至於在 AI 這場可能重塑產業格局的競賽中落後?

供應鏈的藝術:解密蘋果帝國的基石——《Apple in China》

除了 AI 策略,Thompson 也將目光投向了蘋果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支柱:供應鏈。他大力推薦 Patrick McGee 的新書《Apple in China》,並給予極高評價: "This book is one of the best books about Apple ever written, one of the best books about China ever written, and is an immediate addition to the tech canon of must-reads."(「這本書是有史以來關於蘋果寫得最好的書之一,也是關於中國寫得最好的書之一,並且立即成為科技領域必讀的經典之作。」)

Thompson 與 McGee 的訪談進一步揭示了蘋果供應鏈的複雜性與演化。從早期不情願地將製造外包,到後來與供應商建立起盤根錯節、既合作又制衡的關係,蘋果幾乎是重新定義了現代高科技製造業的運作模式。這本書深入探討了蘋果如何在年復一年維持高質量、大規模生產高度創新的產品,尤其是在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今天,理解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佈局及其可能的應變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成本考量,更是關乎創新速度與市場反應能力的戰略核心。

結語:蘋果的十字路口 – 傳統優勢能否鋪就未來之路?

總結來看,Thompson 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蘋果當前處境的多稜鏡視角。蘋果在 AI 領域的策略調整,或許是基於對自身能力邊界與市場現實的清醒認知。其在硬體設計、軟硬整合以及供應鏈管理上的深厚積累,依然是其難以被輕易撼動的競爭壁壘。

然而,正如 Andrew Sharp 所憂慮的,以及《Apple in China》所揭示的供應鏈複雜性背後隱含的風險,蘋果的未來並非一片坦途。市場拋出的核心問題是:在 AI 技術一日千里、競爭對手紛紛祭出顛覆性創新的時代,蘋果回歸並強化傳統優勢的策略,是否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並開創下一個成長曲線?這不僅考驗著蘋果的技術實力,更考驗著其戰略遠見與應變能力。這場棋局,仍在繼續。


原始連結:https://stratechery.com/2025/apple-and-its-safe-place/